查看原文
其他

自然生活,亲身实践比什么都重要

2016-11-18 西西 有机会网

有机会原创文章

作者:西西



好书推荐:《自然生活 养育健康孩子》

这是一本不厚的小书,自然之子张映辉老师养育两个孩子的经历所得,通篇没有大道理,皆是生活中的日常,看起来特别酣畅淋漓。张映辉老师在国外生活10余年间,自觉消费有机产品及追求自然生活方式。2007年回国和后来几次回国后,用了大量的时间四处走访,与生产者沟通交流,了解了国内的有机食品的农场,作为自己和家人的可靠的食物来源。她把自己的收获贡献出来,分享在新浪“自然之子张映辉”的微博和博客中。从这里,我了解到她和这种自然的生活方式。


(《自然生活 养育健康孩子》作者张映辉,照片来自张映辉)

见到本人,是在之后从农场到邻居市集组织的座谈会上,会上邀请张映辉老师和大家交流自然生活的心得体会。张老师和他的先生路德和两个儿子昆仑和德伦一家四口来的。她梳着中分的短发,穿着棉布的中式上装和笔挺的长裤,特别简单、质朴。气色好得白里透红,说起话来字正腔圆、中气十足。特别有意思的是,在自我介绍环节,他家人分别以“我是张映辉的丈夫”、“我是张映辉的儿子”做的简短介绍,大家都笑场了。


(照片选自“自然之子张映辉”新浪博客,blog.sina.com.cn/naturaliving)

记得她在分享中说购买有机产品是一种选择,对一般家庭来说都是吃得起的,就是看把钱分配在哪里。尽管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贵,但身体健康了不会有看病的烦恼,省去了医疗的费用。在她看来,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,她相信社会真正进步、环境美好需要每一个人的点滴努力。

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,有个妈妈的发言给我印象特别深。她说三年前消化系统出问题了,吃了很多药身体都不见好转。于是,自己在网上找解决方案。看到张映辉老师的博客后深受启发,决定从食物入手试一试,将家里所有的食材都替换成有机或生态的,从粮食、蔬菜、水果到调料,开始下厨做饭。这样几个月下来,突然有一天她感觉到肠胃在运化食物,在好转。就这样坚持了3年,病在这期间自然好了,所以她特别感谢张老师,并感谢张老师帮她找到的这种生活方式。这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她为儿子选择了华德福幼儿园,发现儿子很有创造力。比如一次夏令营中,很多孩子没手机没电子游戏都不知道该玩些什么。他的儿子马上在一群孩子中成为孩子王,带领大家做游戏。此时,我看到她的儿子脱了鞋子,正在酒吧里的高脚椅上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。 :)张老师听了以后特别认同,这位妈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,特别好。鼓励更多的人去实践去体会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
张老师在书中说“健康没有捷径可循,因为健康不只是吃的问题。每个孩子的体质、天性都不同,父母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,掌握基本简单的自然生活技巧”。“现在的小孩大都由长辈给带,或由保姆给带,当这些小孩子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孩子再交给自己的父母带时,他们却没有带孩子的经历及经验;这个断层不仅仅是带孩子的问题,也将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。”因为“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每日时刻的关怀之中,这种孩子儿时该拥有的来自父母的爱是孩子身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,而身心灵健康的人和家庭是社会健康的基础。” 这本书讲述的是“我和先生带孩子的经历”、“贯穿本书的是以家庭为单元的简单自然生活点滴”。

从出生到成长的饮食教育很重要

在饮食篇中,她提到“从出生到成长的饮食教育”,认为“孩子的饮食和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密切相关,如无遗传所致的不可抗疾病,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,从小可轻而易举地培养和塑造良好的饮食习惯。”,比如,她从不给孩子吃加工过的“婴儿食品”;6个月以前婴儿的食物就是母乳;7-12个月时吃的主要是五谷杂粮和根茎类蔬菜以及几种水果;到1岁以后就和大人吃得几乎一样了。

“孩子自然模仿大人,吃大人吃得东西。”所以“他们从未觉得吃饭有什么问题,也不会耍赖非要多吃某种喜欢的食物或少吃、不吃某种不太喜欢的食物。”“饭菜口味以清淡为主,但食材都是精心选购的,都有各种食物本该有的自然香味。”“不管是什么食物,如果孩子第一次吃不喜欢。隔段时间再做,再尝试,经过几次尝试孩子们就吃了。”“在这样的环境下,对孩子的健康营养‘教育’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承也就自然天成!”

对此,深有感触。想起小时候的饮食,那时候四季分明,蔬菜有其原有的味道,那些味道一直留在记忆里,也是很多年之后我去寻找可靠食材的原动力。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饭,馒头、饺子、包子、面条、烙饼都不在话下,很少去饭馆用餐。到了节日会根据传统风俗制作一些特色美食,感觉节日的气氛更浓郁。相信80后年龄以上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,虽然是平平常常的生活,现在回想起来却发现特别珍贵,无形中给了我们饮食方面的教育。

当我开始关注健康食材的时候,很自然地开始自己做饭。从最容易入手的炒菜开始,其实食材好的话,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,简单几味佐料就可以加工出美味佳肴,如何能保留住它原有的味道反而是更重要的。之后,开始学习做面食,从馒头做起。身边有老爸这样的“烹饪大师”和不少朋友可以请教。和面、等待发起、揉面、上锅蒸,一次次的实践中,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学的过程中,发现小时候家人做这件事时的话语和动作时常从脑子里冒出来,帮助我做好它,比如爷爷常说的“和面要三光,面光、盆光、手光”和奶奶揉面团时的动作。最近,在学做一些加工的食品,比如韭菜花酱、泡菜,这几天正准备做醋泡黑豆和泡姜。


我学着蒸的馒头


我包的粽子


第一次做韭菜花,已经吃到啦。


盛产胡萝卜的季节,我尝试做的胡萝卜丸子(以上四张照片来自西西)

动手去做,除了健康之外,希望能延续这些味道,并且这样的日子更有乐趣。记得一位老先生说“什么是文化?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。”深以为然。平淡而充满爱的日子、家庭的饮食文化将深深地埋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,如果有一天迷失了,走偏了,总能找到回归的道路。

不要放弃自己手中的食品安全选择权

大家想过“何谓食材、食物、食品”吗?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。直到书中指出了它们的区别。食材泛指做饭所需要的原材料,可以是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干果、肉类、海鲜,油盐酱醋糖等调料,还有一些简单加工的没有添加的食品,比如有机果酱。食物是可以直接食用的食材,像水果、可生吃的蔬菜;或用食材,无需添加化学添加剂做出来的吃的,面包、包子、馒头、炒菜等。食品,泛指经过简单加工和深加工的食用产品,现在很多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不少化学添加剂。如果化学添加剂比食物本身还多,不仅营养有损失,对身体还有害处。

在20世纪90年代,人们和土地还有一定的关系,人们都自己做饭,也知道怎样做饭,知道食材和食物的真正味道。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在饮食上的品质下降了。一是食材品质受到了影响,为了扩大产量,农药、化肥可能被过量使用。二是外出就餐越来越多,自己下厨做饭越来越少。部分餐馆为了节约成本,会使用不过硬的食材比如香精、反复利用的油。三是深度加工的富含添加剂的食品越来越多。考虑到运输的方便和保质期限的延长或者增加香度的需求,厂家不得不使用一些添加剂。因此,当我们把生活交给别人的时候,不认真地去了解购买的食材、食物、食品,相当把健康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。

我也曾经把权力交给别人,比如爱吃快餐、喜欢买一大堆零食。以前最爱的零食是薯片和巧克力。后来看了一眼薯片的配料表,“马铃薯粉、植物油、食品添加剂(碳酸酯双淀粉、酸处理淀粉、单硬脂酸甘油脂、碳酸钙、D-异抗坏血酸钠、柠檬酸、特丁基对苯二酚)、玉米粉、牛肉味调味料(这里面还有一长串,不一一写了)、食用盐、食用香料”好大一串的配料表中添加剂占据了大半个天下,很难看到里面的营养,除了满足口腹之欲。巧克力是我另一个爱好,每到冬天会情不自禁地买很多。但自从我在市集买了一块经可可豆加工而成的,没有人工化学添加的巧克力之后,就很少买以前那个牌子了。除了健康这个因素外,口感也有差距。没有添加的巧克力口味非常纯正,浓浓的可可香,吃过以后回味悠长;增加了一些添加剂的巧克力纯度会降低,非常甜、杂味多,口腔里发粘不清爽。尽管不添加的食品价格不便宜,但可以少买一点,吃的时候更加珍惜。通过认真地对待食品,选择权渐渐回来了。随着关注农场、有机市集和一些售卖生态农产品的商店寻找干净的食材,随着下厨做饭,口味变得越来越灵敏,分辨力逐渐增强。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味道和背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。所以,不要放弃自己手中的选择权。

“如果我们把‘省事’当作目标,能买到吃的就自己不做了,其代价就是:自己和家人的长期健康与幸福,农耕文化、饮食文化及与之相关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慢慢丧失。”

简化我们的生活

张老师说“自然简单生活既不是宗教形式,也不是时髦的名词,而是每个人、每个家庭都可以选择的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。”,“其基础是个人和家庭从所有方面减少消费,杜绝浪费,再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及回收再生,慢慢改变世界生产和消费的方式,从而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可持续下去。这样的生活可以增进个人健康和家庭和谐,净化心灵,也许可以慢慢还原自然平衡和环境健康。”改变,从自身做起,从家庭做起。

印象很深,她讲到家里简单的陈设,没有什么家具,没有太多电器,连电视都没有,也几乎没有装饰,墙上门上的装饰大都是孩子的作品或自己拍的照片。厨房里有一个小冰箱和四、五个不同型号和不同用途的厚底不锈钢锅满足做不同食物的需求,一个很小的食物加工机(做酱料),一个豆浆机。很少带孩子去商场,给他们的引导是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,玩具也够了,而且很多东西可以自己动手来做。孩子们从森林里拾来很多木棍和树皮,自己动手做弓箭、玩具枪、飞机等,发挥他们的创造力。购买的东西精简了、制造的垃圾少了、节省了地球的资源,使大家都受益。



(照片选自“自然之子张映辉”新浪博客)

不禁想起前几天的双十一,一场购物的狂欢。有些是理性的购物,有些是感性的“剁手”。“剁手”之后需要思考下有多少东西是真实需要的。如果在选择前,掂量一下,会节省掉好多不必要的开支。当我静下来观察自己的生活时,会发现总有那么几样东西是从来没有用过的,当时一冲动就买了。总有那么几件衣服崭新地挂在衣柜里,没有穿过。买的时候想,等我瘦一点的时候就可以穿了,可一直没穿成。有时候也会多囤一些好吃的东西,最后坏掉,造成一定的浪费。

所以,可以先观察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,在哪些方面拥有过多的东西,还可以再简化一下,从此入手简化我们的需求,简化我们的物件,简化我们的生活。当拥有的东西变简单了,反而获得一种轻松、自在的感觉。更多的空间、时间腾出来了,去过有创造力的生活。

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很好的启发,最大的启发是要去“亲身实践”,掌握再多知识、看过再多书、认识再多专家,都不如在生活中学习,在实践中摸索,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重要。

自然生活就在我们身边,去行动吧。

关于作者

西西:吃货一枚。从向外探馆子到寻找好食材、向内发展自己的厨艺。喜欢简单、自然的生活和一切美的事物。

(编辑:Jing)

相关文章回顾





长 按 打 赏

为有机会成长与坚持打赏



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